中國首例以“性騷擾損害責任糾紛”獨立案由勝訴案件
女員工告男上司性騷擾勝訴
男方拒絕道歉 將被法院強制執行
華西都市報-封面新聞記者 田之路
“如果我不去做這件事,可能會有下一個受害者。”收到法院判決書后,張嫻(化名)緊張地拆開,當看到“駁回上訴,維持原判”8個字時,放聲痛哭。
近900天里,張嫻打了幾場官司,因不斷上訴放棄了工作。這一切緣于一次骯臟的擁抱,她曾經的上司李某(化名)在房間內對其進行性騷擾。
張嫻不是唯一的受害者。在了解到同事兼好友王麗(化名)甚至多次遭到李某性侵時,兩人將李某告上法庭。幾經上訴宣判,李某性騷擾案塵埃落定,成為中國首例以“性騷擾損害責任糾紛”獨立案由勝訴的案件。
判決生效后,李某拒絕公開道歉。12月18日,人民法院公告網發布強制執行公告,要求李某當面以口頭或書面方式賠禮道歉。但此時李某早已離開事發地去了外省工作。
骯臟的擁抱
2014年,張嫻大學畢業,在成都找到了一份專業對口的社工工作。該公益組織的理事人李某在業界頗為知名,能力強,活躍程度高,被稱為“明星社工”。
入職后,張嫻和李某成為同事,“是上下級關系,說話也僅限于工作。”
作為公益行業界的大佬,新入職的張嫻對李某無疑是仰視姿態,這位“精神領袖”長得高大壯實,外表堂堂,給人以正派印象。但李某在張嫻心中的人設,因為一次骯臟的擁抱,徹底崩塌。
2015年夏天一天,任職項目主管的張嫻從成都溫江區回到工作地點,疲憊不堪正打算回宿舍休息時遇到了李某,寒暄幾句,聊了聊工作,兩人禮節性地擁抱了一下。“當時團隊都有禮貌擁抱的習慣,彼此鼓勵,從沒有越界,所以我沒想那么多。”張嫻說。
短暫擁抱幾秒后,準備松手的張嫻發現,李某并沒有放手的意思。她拍了拍肩膀說,“好了好了。”但李某依舊沒有移開雙手,并繼續撫摸她身體的其他部位。
張嫻開始變得慌亂起來,宿舍里只有他們兩個人,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的味道。她有點警惕,但又怕直接反抗會激怒李某造成更不堪的后果。趁著李某放松時,張嫻推開了他,迅速跑回房間將門反鎖。
備受侮辱的張嫻努力控制住顫抖的身體,給李某發去消息,怒斥其行為。李某回了一句:“對不起”。輕飄飄的三個字,不足以讓張嫻冷靜,她打電話給當時的男友(時為同事、現丈夫)訴說了此事。“真的是李老師?”在男友心中,同樣引發了震驚與憤怒。
沉默中爆發
張嫻男友隨即與李某通話質問,并將此次通話錄音留存證據。李某在電話中承認不妥行為,并表示愿意道歉。“一直說要道歉,但從事發至今從沒有當面進行道歉。”張嫻說。之后的工作中,李某就像沒事一樣一切如常,但張嫻心中的創傷卻絲毫未減,裂口越來越大。
很多人問過張嫻,為什么不當時就離職,或者與李某正面交鋒。張嫻無奈說,面對自己的上司,有著深厚社工經歷基礎和深遠人脈的“對手”,她如何與之抗衡?對當時的她來說,除了維持表面和平,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。
地位的懸殊,讓張嫻沒有以卵擊石的莽撞勇氣,她只好選擇沉默與隱忍。
2015年9月,張嫻離職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讀研,近3年時間里,每每回憶起那個骯臟的擁抱和李某無所事事的表情,萬般酸楚涌上心頭,時而哭泣時而憤恨。反復的情緒到達臨界點,在與朋友王麗的傾訴中徹底爆發。
王麗和張嫻是同在李某單位的同事,工作關系讓兩人成為好友,從上?;氐匠啥己?,在參加一次聚會時,張嫻忍不住將此事告訴給了王麗。
“永遠不要懷疑你的判斷,李某就是這樣的人。”王麗的回答讓張嫻感到詫異,更讓她感到震驚的是王麗之后的講述:李某曾多次對她性侵。王麗表示,從2014年起,李某在違背王麗意愿的情況下,強行與其發生性關系達5次以上。
“如果我當時就站出來,可能張嫻就不會是下一個受害者。”王麗說,不是沒想過報警,但考慮到李某的身份與父母的崩潰,她也選擇了沉默。“拿著2000多元的工資,實在沒有底氣。”王麗不知道該如何重新開始生活,也不敢離職,期間精神出現嚴重抑郁,一度有自殺傾向。
2018年,王麗和張嫻聯合起訴李某侵害一般人格權,并附帶民事賠償。2019年6月,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法院判定李某敗訴,令李某當面以口頭或書面方式賠禮道歉,駁回了民事賠償和認定單位的責任。王麗申請的性侵案為刑事案件,由法院移交給公安機關偵查,但因事發多地已拆遷無法指認現場、無目擊證人、王麗無法提供生物檢材等,目前警方尚未立案。王麗稱曾多次前往公安機關錄筆錄,最近一次公安機關通知她做筆錄的時間為2020年9月。
將強制執行
一審判決生效后,張嫻提出上訴,李某方也因不服判決結果上訴。讓張嫻感到驚訝的是,曾經的同事,業界的前輩,有多人出庭為李某作證,證明他是個“好人”。
有人在出庭前問張嫻:“李某這么好的一個人,是不是你誤會了。”還有人質問她,為何要毀了李某。張嫻和王麗也曾把這件事公布在網絡,質疑和詆毀的聲音不絕于耳。張嫻萬萬沒想到,明明自己是受害者,卻偏偏要承受流言蜚語。
2020年6月,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二審維持一審判決。
二審判決后,李某繼續提起上訴,認為其行為不構成“性騷擾”,認為張嫻利用多年前的一個擁抱抹黑他。2020年9月28日,法院駁回李某發起的再審申請,維持二審判決。
收到判決書的張嫻流下眼淚,最終判決沒有辜負自己的付出。從一審到現在,因精力有限,張嫻放棄工作全力打官司,至今沒有再工作。
華西都市報、封面新聞記者曾多次聯系李某,但其電話無人接聽,通過張嫻講述和查詢官方資料了解到,李某已不在四川,目前在河北某社工組織工作。同時,李某是該公益組織的法人代表。
張嫻質疑,為什么有性騷擾經歷的人,還能活躍在公益行業,她曾多次向該組織寫信發郵件,均未回應。
至此,這起中國首例以“性騷擾損害責任糾紛”獨立案由勝訴案法定程序已完結,根據法院判決,李某應向張嫻當面以口頭或書面方式賠禮道歉。判決生效后,李某未履行其道歉行為。12月18日,人民法院公告網發布強制執行公告,要求李某道歉。
據了解,李某已拒絕接聽法院電話。同時,其任職公司官方網站,常有李某的工作活動報道。